□本報通債務整合訊員張雲飛仲崇嶺
  本信用卡代償報記者席鋒宇
  “戰旗在陽光下放光輝,我們是無敵的暴風雨部隊,誕生在抗日烽小分子褐藻糖膠火,轉戰千山萬水,攻錦州打海南,鐵拳震敵膽,入朝第一仗,戰史美名揚,啊!槍桿子聽從黨指揮,暴風雨部隊無堅不摧!”
  這支歌贊頌的正是戰爭年代曾創造聞名全軍的“六個第一”,被敵稱為“暴風雨部隊”。身為“暴風雨部隊”的最高軍事指揮員,陸軍第40集團軍某機步旅旅長徐龍景觀設計奎每每聽到這首歌就覺得自己責任重大。
  他深知,和平年代要再次叫響“暴風雨部隊”,需要“膽大,心細”的高素質指揮判斷能力,需要有“敢闖生疏路、敢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的革命無畏精神。在他任職旅長不到4年的時間里,堅守著“要把部隊帶成能打仗、打勝仗的部隊”的信念,徐龍奎預防癌症食物帶領全旅官兵在實現強軍目標的洪流中,創造了該旅新時期的一項又一項奇跡。
  官兵枕著“炸彈”睡覺
  “練為戰,不為看。”徐龍奎所在旅里的官兵對這句話深有體會。
  2010年3月,徐龍奎任旅長第9天,不顧大家驚訝的眼神,拋出一枚“重磅炸彈”:“把彈葯從十幾公裡外的彈葯庫搬進營區,存放到官兵宿舍樓里。軍人手中有槍沒彈,一旦有緊急情況怎麼辦?等跑到十幾公裡外彈葯庫取回彈葯,黃花菜都涼了!”
  隨後,一箱又一箱通用彈葯搬進了新建的營彈葯室。同時,為提高戰備出動速度,徐龍奎又對戰備物資儲備進行“大變革”:把平時儲存在各個庫房的指揮器材、戰鬥裝具、生活保障3類14種個人物資全部班儲化,使全旅官兵個人戰備物資攜帶能一聲令下就出發;把存放在旅機關的野戰給養單元、野戰食品、戰救藥材等19種運行物資下發連隊,裝箱打包實行連儲化;各種戰車的專用器材及附屬工具隨車儲備……
  從此,部隊再搞戰備拉動,效率成倍提高,出動時間大大縮短。“軍人就是一顆上膛的子彈,隨時準備脫膛而出。”這是常掛在徐龍奎嘴邊上的一句話。為了隨時準備上戰場,他與士兵一樣,每天腳蹬戰靴,身著迷彩;戰備背囊始終放在床頭,攜行物資一應俱全。他每周都組織全旅官兵進行戰備拉動演練,四年如一日,雷打不動、風雨無阻……
  “作為軍事指揮員,在關鍵時刻,就是要敢於擔當。”徐龍奎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
  當得知部隊從沒專門在冰雪路上練過長距離機動,徐龍奎立即和旅領導商量,並決定專門搞一次長距離晝夜冰雪路大機動。不少人認為,在冰雪路上練機動太危險,而且上級也沒分配這個任務。但是,徐龍奎認為,不能因為危險和上級沒有分配就不訓練,戰爭來臨的時候可不會因為這些原因留情面。
  隆冬時節,大雪紛飛,徐龍奎率領千餘官兵,帶著數百臺鐵甲戰車,從犬牙交錯、凹凸不平的遼西走廊向塞北荒原挺進。
  三天兩夜,部隊在險象環生的冰雪路上持續機動580多公里,人馬睏乏,有人建議途中休整一夜。
  “睡覺?”徐龍奎聽了,不溫不火地下令:再前行百公里,到達隱蔽地域後,連夜凍土構工。於是,連晚飯都沒吃的大隊人馬,再次火速前行……
  風吼雪舞,冰雪覆蓋的凍土層足足有3尺多厚。已是極度疲憊的官兵輪鎬揮鍬,掘土、構工、偽裝……19個小時後,當東方露出魚肚白時,400多臺大型裝備全部轉入地下,消失在茫茫雪野。
  在“死亡谷”里練逃生
  盛夏時節,電閃雷鳴,暴雨如註。被譽為“死亡之谷”的遼西老虎山地區的環境在雨天里更為惡劣,泥石流、洪水隨時可能發生,陡峭山路稍一不留神就會車毀人亡。當年清軍入關,就被“死亡谷”圍困多日,死傷慘重。沒有什麼人願意在此時停留在這裡。
  然而,這時陡峭崎嶇的山路上,卻行進著一支部隊。正是徐龍奎率官兵帶著剛剛配發的一批新型輪式步戰車,在進行大穿插。
  從初夏到隆冬,徐龍奎與官兵一道,帶著新型裝備與冰雹、強降雨、山洪、暴風雪鬥志鬥勇,練機動,練戰法,練謀略……210多個日夜後,他們先後實兵實彈演練30餘次,消耗彈葯3萬多發,累計行程53萬公里,摸索出2800多組作戰數據,創造了當年組建先遣戰鬥群當年實現轉型,換裝6個月就形成戰鬥力的奇跡;6次成功避免自然災害襲擊,猶如6次死神擦肩而過,結果,人員、裝備毫髮無損。
  敢啃“硬骨頭”才能練就真正的“硬骨頭”。徐龍奎的想法堅定而勇敢。夜間打實彈,一直是制約部隊戰鬥力的瓶頸,也是個老大難。徐龍奎任職旅長第二年,準備利用新裝備進行夜間實彈射擊,決定啃下這塊“硬骨頭”。
  新式反坦克導彈、新式防空導彈、新式末制導炮彈輪番上陣……歷時3個半月持續不斷的夜間射擊訓練,徐龍奎先後35次組織部隊進行夜間實兵實彈演練,首次完成全軍多種新式武器多項夜間實彈射擊,梳理出了一整套夜間實彈射擊數據,探索出多項夜間作戰戰法。
  敢啃“硬骨頭”,徐龍奎非但沒“啃”砸,還帶領官兵“啃”出了不少“戰績”:帶領部隊先後完成了實兵演習、夜戰夜訓試點、戰法創新演示等大項軍事任務20多次。探索總結出的《軍事訓練問責制辦法》在全軍推廣;通過技術創新,破解旅屬數十種新老裝備信息鏈路難題,實現旅屬火器“一網四鏈”:即互聯網、偵察情報鏈、指揮控制鏈、火力鏈、保障鏈,為軍區基於信息系統集成訓練趟出了成型路子……
  子彈在頭頂“嗖嗖”飛
  這是一次難得一見的實兵實彈演練。正當千餘官兵向前衝鋒時,徐龍奎突然下令:迫擊炮、步戰車、機槍、衝鋒槍在同一軸線上“超越射擊”!一時間,子彈、炮彈從官兵頭頂“嗖嗖”飛過,彈片四處橫飛,落地的炮彈揚起的土塊都能砸到官兵身上……
  類似這種“同一進程、同一軸線、兵火一體”作法方式,僅去年一年,徐龍奎就接連搞了七八次。
  徐龍奎就是這樣,抓實戰化訓練敢於涉險灘。據統計,他任旅長3年多,該旅消耗輕武器彈葯近百萬發,消耗掉了6年的彈葯和油料指標,實兵實彈演練不下百次……
  去年冬,上級前腳剛剛配發一批新裝備,徐龍奎後腳就決定搞“破冰泛水”試驗訓練。寒風中,數噸重的步戰車一臺接一臺駛上冰面,壓得河冰裂紋四綻,突然,轟鳴著的步戰車破冰入河……整整八晝夜,在不同時段、不同河段的連續試驗,他們先後採集了1200多組作戰數據,使步戰車涉冰泛水作戰獲得了寶貴的數據支撐。
  膽大,敢冒險,幾乎成了徐龍奎的代名詞。去年7月,軍區給徐龍奎所在旅下達了合成營作戰編合成訓練試點任務。當他把部隊拉到700多公裡外的某訓練基地時,發現兄弟部隊正占用訓練場。正當大家犯難時,徐龍奎作出一個驚人的決定:見縫插針,夜間訓。就這樣,每天凌晨2點屋外漆黑一片時,他們開訓,早上7點別人起床時,他們撤回,晚上8點外邊什麼也看不見時,別人回營休息,他們又出發了。
  白天課目晚上練,人馬疲憊,危險繫數陡增!可徐龍奎卻說:“咱是‘暴風雨部隊’,從來不信也不搞危不施訓,險不練兵那一套!”
  如此加班加點,41天后,徐龍奎所帶的部隊車沒掉一塊漆,人沒掉一塊皮,還完成了試點訓練課目,探索出了合成營作戰編成、組訓模式、考核方法和保障方式的新路子。
  “打仗就是硬碰硬,訓練必須實打實,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拉近訓練場與戰場的距離,使部隊真正得到摔打和錘煉!”徐龍奎常常這樣給全旅官兵講。
  按該旅訓練計劃,去年4月17日,組織實兵實彈演練,不巧,天突降大霧,能見度不足30米。隨即,取消演練的建議就被人提出來。
  “啥,取消演練?”徐龍奎聽後反問道,“如果眼前就是敵人,他們能等濃霧散去再打我們嗎?”
  徐龍奎不是莽夫,隨後,他對部隊規避安全風險作了一番科學而又周密的部署後,隨即下令:“打!”
  只見一枚枚反坦克導彈劃破夜色呼嘯而去,精準擊中數千米外的目標,打出了11發10中的好成績,此次演練開創了全軍濃霧條件下多種新式武器射擊的先河。
  徐龍奎任職不到4年,他研究撰寫的《戰術兵團指揮所勤務訓練五法》、《改進組訓方法提高夜訓質量》等20餘條經驗做法被軍區、集團軍轉發。被評為“全軍愛軍精武標兵”,榮立一等功。所在部隊被評為“全軍軍事訓練一級單位”。
  (原標題:續寫“暴風雨部隊”新傳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z89vztuc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